超聲波頻率的選擇1、超聲波原理:超聲波清洗是基于空化作用,即在清洗液中無數氣泡快速形成并迅速內爆。由此產生的沖擊將浸沒在清洗液中的工件內表面的污物剝落下來。隨著超聲頻率的提高,氣泡數量增加而爆破沖擊力減弱,因此,高頻超聲特別適用于小顆粒污垢的清洗而不破壞其工件表面。氣泡是在液體中施加高頻(超聲頻率)、高強度的聲波而產生的。因此,任何超聲清洗系統都必須具備三個基本元件:盛放清洗液的槽、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換能器以及產生高頻電信號的超聲波發生器。2、換能器和發生器超聲清洗系統最重要的部分是換能器,F存兩種換能器,一種是磁力換能器,由鎳或鎳合金制成;一種壓電換能器,有鋯鈦酸鉛或其他陶瓷制成。將電材料放入電壓變化的電廠中時,它會發生變形,這就是所謂的“壓電效應”。相對來說,磁力換能器是用會在變化的磁場中發生變形的材料制成的。無論使用何種換能器,通常最基本的因素為其產生空化效應的強度。超聲波和其它聲波一樣,是一系列的壓力點,即一種壓縮和膨脹交替的波。如果聲能足夠強,液體在波的膨脹階段被推開,由此產生氣泡;而在波的壓縮階段,這些氣泡就在液體中瞬間爆裂或內爆,產生一種非常有效的沖擊力,特別適用于清洗。這個過程被稱做空化作用。3、選擇準確工作頻率的重要性:當工作頻率很低(在人的聽覺范圍內)就會產生噪音。當頻率低于20kHz,工作噪音不僅變得很大,而且可能超出職業安全與保健法或其他條例所規定的安全噪音的限度。在需要高功率去處污垢而不用考慮工件表面損傷的應用中,通常選擇從20kHz到30kHz范圍內的較低清洗頻率。該頻率范圍內的清洗頻率常常被用于清洗大型、重型零件或高密度材料的工件。